心光學校

家長常見問題 ( FAQ for Parents)

Q1.學校的升小銜接措施如何?

  • 家長層面:為了讓幼兒中心(ECCC)及視障幼兒教育支援服務(EIP)幼兒家長認識心光學校、心光恩望學校及視障學童支援計劃( RSP)服務,心光學校每年 9 月都會舉辦升小講座,內容包括:介紹升讀小學的流程、心光學校及恩望學校的課程介紹、視障學童支援計劃的介紹、參觀校園及觀察學生上課情況等。
  • 教職員層面:心光學校與 ECCC的教職員保持密切溝通,兩校的治療師(職業治療、物理治療、言語治療)定期進行專業交流會及觀課,讓老師初步掌握 ECCC將升讀小一學生的視力及學習能力的評估。
  • 學生層面:心光學校老師每年為 ECCC升讀小一的學生提供「點字前訓練」課堂,讓學生盡早掌握摸讀點字的技巧。

 

Q2.學校如何為學生建立學習媒介?

  • 學生層面

  • 學生使用何種學習媒介,乃由學校專業團隊-教育心理學家、職業治療師、言語治療師、低視能訓練老師、點字老師和中英語文科老師評估及決定。團隊會按以下因素,決定學生的學習媒介:
    1. 學生現時及預後的視力
    2. /摸讀點字的速度、準確度、持久力
    3. /點字的速度、準確度、持久力
    4. 學生除視障外,是否兼有其他特殊學習需要(如:讀寫障礙)
  1. 中文學習媒介(粵音點字)
    1. 粵音點字:由於中文字量較多(常用字約有 3,000個),筆劃也較複雜多變,視障學生因視力所限,一般較難應付,因此學生在小一、二開始,便會學習「粵音點字」(整個粵音點字系統約有 100個符號。只要熟習所有符號,便能打出中文常用的所有文字)。
    2. 點寫易中文輸入法:完成了粵音點字基礎後,學生在小三、四開始學習「點寫易中文輸入法」,為日後在電腦上使用中文輸入法打字作好準備。
    3. 教師會因應個別學生的學習進度,為有需要的學生進行調適,以下為一般學習粵音點字的應用階梯:
  2. 中文學習媒介 (中文印刷字)
    對於尚有剩餘視力的學生,校方會因應其剩餘視力的程度,在「低視能訓練」課中,教導其認讀中文常用印刷字。
  3. 英文學習媒介(英文點字)
    視力較弱或失明的學生,如未能應付使用英文印刷字學習,便需要學習英文點字。
  4. 英文學習媒介(英文印刷字)
    由於英文主要由 26個字母組成,相對閱讀中文字的視力需求較少,故視力能應付以英文印刷字學習的學生,均會學習英文印刷字。
  • 家長層面

  • 學校亦提供了額外的學習資源,供家長認識中、英、數點字:
  1. 學校每年舉辦「點字家長工作坊」,教導家長初步認識中、英、數點字。
  2. 學校出版了兩本有關粵音點字學習的訓練手冊:《粵音點字初階》及《粵音點字基礎篇》,家長可從中查閱相關資料。
  3. 家長如想認識英文及數學點字,可參閱網址:uebonline.org

 

Q3.學校對低視生會選擇放大教學材料,還是教導使用座枱放大機(CCTV)?

放大教學材料或使用放大機只適用於低視學生,並不適用於全失明學生。

  • 使用放大學習教材
    1. 學校在評估低視學生的視力情況、能閱讀字體的大小後,會按個別學生的學習需要及能力,制訂合適的教材大小。
    2. 一般而言,放大學習材料(如:放大至 A3)或放大教材中的文字字體,均適用於就讀小學的低視力學生。如中學低視力學生有需要,亦會給予放大教材。而初小各科之點字版教材,亦會附以印刷版(惟字體只會用一般常用的字體大小)(給家長閱讀),方便家長協助學生溫習。
    3. 學校會因應學生的視力變化、運用視覺策略和助視工具的能力,定期評估其使用放大教材的需要。
  • 使用助視工具
    1. 由學生就讀初小開始,低視能訓練老師會根據學生的視力情況和學習能力,教授其使用不同的助視工具,包括放大鏡、座檯/手提放大機(CCTV)等。
    2. 一旦學生能掌握使用助視工具的技巧,學校將鼓勵學生使用,以提高其獨立學習之能力。

 

Q4.學校如何調適學習課程?

  • 每學年升學後,老師會為學生作全面的評估,並按學生的學習能力作課業和 評估調適,並集合所有學科老師的意見填寫調適表。
  • 所有教授相關學生的老師均會獲知調適表內容,以調整教學、製作教材及訂定評估安排。
  • 在上學期的家長日,班主任會聯同低視能訓練老師,向家長闡釋學生的調適表以及學生近期的眼科報告,使家長理解及明白子女在學習上的調適和現時的視力情況,以及校方如何協助學生突破限制、提升學習效能的措施。
  • 科任老師會與上一任老師溝通,以了解學生學習情況,進而推展教學計劃。
  • 如有需要,教育心理學家( EP)及學校社工會與個別家長會面,了解家庭對子女可提供之支援,以促進學生學習及成長。

 

Q5.學校如何支援學生不同學習需要(拔尖/補底或展能課程)?

為照顧學生的學習能力差異,校方每年投入額外資源以協助學生有效學習,並按學生不同能力分班/組。

  • 小一至小三:學生一般是以普通課程學習
  • 升上小四開始:按學生學習能力及需要,而編配他們入讀普通課程或展能課程(非主流課程)
  • 為關顧學生在不同科目的學習能力差異,學校會為小四以上的學生安排修讀不同學階科目
  • 因應學生能力差異,在安排課業、考試形式及考卷等方面進行調適。
  • 另設導修課、學生領袖計劃、非華語及新移民課程,並按個別學生需要設定時間表,藉著不同的教學方法,拔尖補底的安排,提升學與教效能。
  • 校方與家長保持溝通,讓家長明白學生能力的差異及限制,在家校努力下,學生能發揮所長。

 

Q6.為什麼小一/小二沒有常規資訊科技科?

  • 根據教育局的指引,課節的安排有一定的學習領域及課時比例,而小一及小二的學生需要鞏固基本技巧,並循序漸進學習資訊科技的相關工具及知識:
    1. 鞏固點字摸讀技巧:小一及小二學生首要是學習點字摸讀技巧(基本上所有學生均需學習點字)、使用較容易掌握的輔助工具(如:放大鏡)
    2. 復康訓練:小一至小二學生需應付定向行走訓練、大小肌訓練等
    3. 為配合疫情下的網上學習需要,學校特別為小一及小二學生增加學習使用 iPad及 zoom的課節,以適時學會以網課模式學
  • 在學生升讀小三後,學校將設常規資訊科技科,學生開始學習電腦應用、輔助儀器使用及資訊素養等。

 

Q7.輔助儀器(如:CCTV、NoteTaker、點字顯示器、讀屏軟件)可否外借?

  • 低視能訓練老師(負責放大機)和電腦科老師(負責 NoteTaker、點字顯示器及讀屏軟件)會評估學生使用儀器的需要及能力,並與家長商討最佳的支援方式。
  • 家長有責任購買學習儀器予子女使用,若因經濟困難,可考慮申請基金援助:
    1. 社會福利署視障人士資訊科技計劃(前身為賽馬會視障人士資訊科技計劃) (資助購買視障輔助儀器),參考網址:
      https://www.swd.gov.hk/tc/index/site_pubsvc/page_rehab/sub_listofserv/id_ jcitspvi/
    2. 關愛基金 (資助清貧中小學生購買流動電腦裝置以實踐電子學習 ),參考網址:
      https://www.edb.gov.hk/tc/edu-system/primary-secondary/applicable  to-primary-secondary/it-in-edu/ITE-CCF/ccf_index.html
    3. 如學校獲得其他基金援助資訊,將會透過學生通告通知各位家長。
  • 家長如欲向學校短期外借儀器給學生在家使用,可以書面向學校提出申請。學校會根據下列因素,作出外借與否的決定:
    1. 學生的視力情況
    2. 學習需要
    3. 應用學習儀器能力
    4. 家庭經濟能力
      (符合申請政府的援助計劃如「綜援」、「學校書簿/車船津貼」者)
    5. 學校的儀器存量
  • 如學生情況合適借用,學校將暫借儀器予學生使用一個月,並請家長簽回「家長借用物品同意書」及繳付按金。
  • 如有特別困難 /原因,需要申請延長借用,或再次輪候借用儀器,學校將因應學生的實際情況和需要,決定是否接納其申請。
  • 家長及子女有責任確保小心使用借用的儀器,如有遺失或人為損壞,需照價賠償或負責維修費用。
  • 如外借儀器輪候人數較學校儀器存量多的時候,學校將向輪候中的學生提供放大教材或合適倍數的放大鏡,作為暫時替代方案。

 

Q8. 校內生可申請教育局增補基金購買輔助儀器嗎?

  • 心光學校或其本讀生並不能申請
  • 教育局規定增補基金只適用於外讀生,並以外讀學校為申請者,輔助儀器的擁有權屬外讀協作學校

 

Q9.家校合作應怎樣加強?

家長與學校乃同行伙伴的合作關係,需共同設定合理可行之期望,一起謀劃視障學童福祉,互助互諒,切合個別學生之特殊學習需要,方能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 學校方面:
    1. 增強溝通平台:透過日常通告、家教聯會員大會、家教聯專題講座及工作坊、家長日、家長交流會、家教聯家長 WhatsApp群組等。
    2. 關顧支援個別需要:學校社工、教師、治療師、舍監及宿舍家長會為有需要學生家庭安排家訪,了解學生的家庭狀況,以提供適切的協助;同時,家長也可主動與本校教職員多加溝通,以了解子女日常學習及宿舍生活。
    3. 定期舉辦家長工作坊:為家長舉辦以學術及復康為主的工作坊,如:點字訓練、定向行走訓練、低視能訓練、電子學習、輔助學習儀器工作坊及外讀/升學座談會等,並增辦親職工作坊(由教育心理學家及社工負責)及性教育講座等。
  • 家長方面:
    1. 多與教職員溝通:就着學生學習、表現及行為等事宜,教職員會透過不同形式主動與家長溝通,期望家長多參與子女學業及成長發展。
    2. 積極參與家校合作:鼓勵家長參與家教聯、家長校董之工作,並積極參與家校親子活動(如:步行籌款、親子家庭活動、「有作為計劃」之活動等)。同時,家長透過協助家教聯活動得以發揮所長,與其他家長、學生、校友、教職員等彼此分享同行,建立伙伴關係。

 

Q10. 學校之轉校或外讀升學的政策如何?

  • 一般而言,校方會主動了解及評估高小及初中學生的整體能力(學業、復康及社交等),若認為有關學生適合轉讀主流或其他特殊學校,學校會主動與家長及學生溝通,以提早作好轉校或外讀之升學準備。
  • 如家長和學生有意轉到外校升學,家長宜先向學校提出有關意願。
  • 由學校社工聯絡家長及學生,初步理解學生升學意向,取得共識後,學校開始安排轉銜工作。
  • 各科任教師收集學生整體的學習成績、復康訓練及社交溝通等表現資料,然後完成學生的整體能力評估報告。
  • 與家長和學生詳細分析及討論報告內容,讓各持分者全面瞭解有意外讀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力表現和學習需要。
  • 學校會因應學生的能力、興趣和需要,給予家長及學生合適的升學意見,使家長及學生能為未來升學選校,作出最佳抉擇。學校並會為學生撰寫推薦信,惟最終收生決定權乃屬外讀學校,而學校會向外讀學校、家長及學生介紹「視障學童支援計劃」,以了解融合生一般的學習現況及心光資源教師如何協助學生融入外讀學校。

 

Q11.學校有沒有提供校車及復康巴服務?

心光是香港唯一的視障學校,學生來自全港各區。故此,學校設有周日住宿配套服務,為居住偏遠或家庭照顧有困難的學生提供支援。近年家長較多選擇走讀形式,學生需每天往返學校,故在交通安排上遇到巨大挑戰。

  • 校巴服務:因著走讀生的需要,學校設有校巴服務。惟因資源所限,只能提供有限路線,且需家長承擔營運成本。如有需要校車服務,可與學校社工聯絡。
  • 復康巴服務:因著校巴有限路線,為協助家長減輕接送安排的壓力,自 2000年學校聯同幼兒中心及心光恩望學校一同申請復康巴的服務,並由三個服務單位組成了「復康巴士協調委員會」。同工定期與復康會聯絡及溝通,以編排合適的路線。以下為申請復康巴服務須知:
    1. 心光學生(心光學校、心光恩望學校及心光幼兒中心)可按復康巴士的申請程序,申請復康巴士作日常上學及放學用途。家長需要自行把車費存入復康巴士銀行戶口,另外按個別情況向本院繳付跟車費或西隧費等額外費用。
    2.  校長、老師、社工及醫護人員均可作為學生復康巴士申請的轉介人。
    3.  每年的復康巴士安排、跟車費或西隧費用會按車線調動而隨時調整。
    4.  復康巴士座位有限,建議請先把座位安排給學生乘坐,如跟車家人不是固定使用座位,請讓出座位給正在輪候的學生作日常上學及放學使用。
    5.  按學生居住地區情況,本院只可有限度提供跟車同事照顧車上的學生,如未能為學生提供跟車同事,煩請家人協助照顧其子女的車上安全。
    6.  實際接載路線及使用哪條隧道以復康巴士最終安排決定為準。